新闻动态

北京同仁医院鼻病团队在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8 月 24 日,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 “一带一路” 金砖国际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广州圆满落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鼻病团队携多项前沿医疗技术创新成果亮相,一举摘得金奖 4 项、银奖 1 项、铜奖 3 项,并荣获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最佳发明奖,充分展现了其在临床科研与成果转化领域的雄厚实力与创新活力,获得评审专家与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6.jpg

5.jpg

本届展览会以 “发明汇湾区,创新联全球” 为主题,设立国际展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区、国防科技创新展区等多个板块,吸引了来自海内外 30 多个国家的 2000 多项发明成果,成为推动全球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盛会。北京同仁医院高度重视此次参展机会,精心遴选了一批兼具临床实用性与技术先进性的项目,“鼻病创新诊疗技术” 展区也成为大会一大亮点。

慢性鼻窦炎与过敏性鼻炎是常见鼻科疾病,诊疗需求巨大。北京同仁医院围绕鼻病临床闭环管理,自主构建覆盖检测—诊断—手术全链条的创新体系,多项核心技术率先落地。

其中,生物制剂是当前治疗慢性鼻病的重要发展趋势,张罗教授团队率先发现能够预测生物制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性的的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成果“鼻脱落细胞ALOX15预测抗IL-4Rα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不仅摘得展会金奖,更凭借其突出的创新价值,一举荣膺本次展会最高奖项之一——由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颁发的“最佳发明奖”。

同时,张罗教授团队开发的“鼻分泌物炎症细胞智能诊断系统”是国内首个该领域的AI检测与诊断系统,集成4项专利技术,在检测精度、效率和适应方面实现三重突破,荣获展会金奖。  

7.jpg

针对鼻科手术器“功能分散”的痛点问题,张罗教授团队还研发的“耳鼻喉科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系列及保护装置系统”,实现多功能集成与智能切换,显著提升手术精准操作与微创水平。该技术已获5项专利并实现产业化,累计创造社会产值达5225.1万元。

王成硕教授牵头开发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辅助诊断应用系统”,构建了“扫描-分析-诊断”全流程自动化闭环,通过AI技术替代传统人工镜检,大幅提升诊断效率。系统支持高倍视野下炎症细胞量化分析,重点聚焦与复发相关的嗜酸性粒细胞指标,为疾病分型、治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关键依据,推动诊疗模式从“经验性”向“数据驱动”转型,该项目亦荣获展会金奖。

9.jpg

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医院长期坚持 “科技兴院” 战略、鼓励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立足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创新的集中体现。医院通过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持续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创新活力,推动多项高质量发明成果走向临床、惠及患者。

未来,北京同仁医院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深化医工交叉融合,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 “同仁智慧” 和 “同仁力量”。

北京同仁医院项目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完成人获奖情况
鼻脱落细胞ALOX15预测抗IL-4Rα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张罗、王成硕、闫冰、靳泽怡、李瑛、张媛、李景云、王梦琳金奖、IFIA最佳发明奖
耳鼻喉科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系列及保护装置系统张罗、王成硕、接英、王奎吉、康军、杨军、阚赪、刘韬、虞强金奖
鼻分泌物炎症细胞智能诊断系统张罗、张媛、李景云、王成硕、张旭、宋昱、王梦琳金奖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辅助诊断应用系统王成硕、张罗、朴颖实、丁菁金奖
难治性鼻窦炎无创诊断体系的建立张罗、王成硕、蓝凤、王麒淇、李艳、王向东银奖
花粉自动识别及计数系统张罗、张媛、欧阳昱晖、王成硕、张旭、王梦琳铜奖
黄芩鼻腔冲洗液:过敏性鼻炎创新中药开发张罗、王成硕、周芸、李景云铜奖
一次性无菌鼻干检测医用耗材创新产品张罗、王成硕、孟一帆、杨军、接英铜奖

再创佳绩

11.jpg